年代 | 作者 | 著作類型 | 專書名稱 | 專文名稱 | 資料來源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20/6 | 劉君莉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書評:沈清松,《跨文化哲學論》–多元文明哲學對話策略的建構(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4年) | 47卷6期,2020.06,頁105-108。 |
2020/1 | 洪嘉琳 | 期刊論文 |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| 道教重玄學與佛教中觀學間的對比與交談:以成玄英與吉藏之方法論為例 | 43,2020.01,頁69-115。 |
2019/11/1 | 何佳瑞 周明泉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導言:沈清松教授逝世週年紀念專輯-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及其發展專題 | 46卷11期,,頁1-6。 |
2019/11 | 周明泉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論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的關係存有學之轉向:以沈清松的天主教社會哲學為例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89-107。 |
2019/11 | 李彥儀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書評:沈清松,《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》(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18年)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165-168。 |
2019/7 | 樊佳欣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書評:沈清松《返本開新論儒學》的精神旨歸與方法意識–對比與外推策略下的儒學詮釋(孔學堂書局,2017) | 46卷7期542,2019.07,頁65-71。 |
2019/11 | 何佳瑞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我在多元他者中?多元他者在我中?從士林哲學、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觀點探討外推(Strangification)理論對封閉主體性的克服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67-88。 |
2019/7 | 周曉瑩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從士林哲學本地化走向跨文化交談–論當代臺灣新士林哲學的視域轉向 | 46卷7期542,2019.07,頁37-47。 |
2019/11 | 周曉瑩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論臺灣新士林哲學對中西哲學會通的探索–以沈清松教授的「跨文化哲學」建構的策略為例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109-119。 |
2019/11 | 李彥儀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視域中的「宗教交談」論述–以沈清松先生「相互外推」模式為核心的展開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141-163。 |
2019/11 | 鄧元尉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沈清松的多元他者與列維納斯的第三者之對比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121-139。 |
2019/11 | 陳德光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沈清松教授對天主教思想本位化的貢獻–追述與懇談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23-36。 |
2019/11 | 劉千美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慷慨外推與多元他者:沈清松與中華新士林哲學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37-50。 |
2019/11 | 潘小慧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德行、多元他者與慷概–沈清松的倫理學論述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51-65。 |
2019/2 | 周明泉 | 期刊論文 | 漢學研究通訊 | 慷慨外推、邁向多元他者的沈清松教授 | 38卷1期149,2019.02,頁35-42。 |
2019/11 | 黎建球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天主教的愛與融合–紀念沈清松教授七秩冥誕 | 46卷11期546,2019.11,頁7-22。 |
2019/7/30 | 黃勇 | 期刊論文 | 沈清松:一位實踐其思想的哲學家 | 高教發展與評估 | |
2019/1/31 | 朱華華 吳曉番 | 期刊論文 | 中西文化之“相反而適相成”——讀沈清松《從利瑪竇到海德格爾》 | 思想與文化 | |
2016/12 | 曾慶豹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書評:沈清松,《從利瑪竇到海德格:跨文化脈絡下的中西哲學互動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2014) | 43卷12期511,2016.12,頁133-136。 |
2016/3 | 陳德光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書評:沈清松,《從利瑪竇到海德格:跨文化脈絡下的中西哲學互動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2014) | 43卷3期50+K18+K21:K22 |
2015/7 | 周曉瑩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試論沈清松教授的「外推」策略 | 42卷7期494,2015.07,頁109-122。 |
2015/4/24 | 周曉瑩 | 博士論文 | 沈清松哲學思想研究 | 黑龍江大學 | |
2014/9 | 南樂山 李彥儀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書評:沈清松編,Dao Companion to Classical Confucian Philosophy(《道的古典儒家哲學指南》) | 41卷9期484,2014.09,頁175-180。 |
2010/6/15 | 張法 | 期刊論文 | 江蘇社會科學 | 中國臺灣地區哲學原理的研究與寫作 | 江蘇社會科學 |
2010/1/15 | 郝清剛 | 會議論文 | 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 | 淺析科學與人文對話策略——沈清松教授“外推”策略述評 | 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 |
2009/10/10 | 李聯華 | 期刊論文 |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臺灣現象學研究綜述 |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
2004/10 | 李國盛 王心瑛 | 期刊論文 | 人籟雜誌 | 沈清松的當代般若–汲取智源.創造慧命 | 9期,2004.1,頁24-33。 |
2004/1 | 王心瑛 人籟編輯部 | 期刊論文 | 人籟雜誌 | 沈清松談危機與失敗 | 1期,2004.01,頁22-31。 |
2002/1 | 張賢勇 | 期刊論文 | 道風:基督教文化評論 | 吉爾松哲學史論著兩種[1. 吉爾松(Etienne Gilson)著;沈清松譯《中世紀哲學精神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2001) 2.(E. Gilson著;陳俊輝譯《西洋思想發展史》(臺北: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,1989)] | 16期,民91.01,頁311-315。 |
1997/6 | 高大威 | 期刊論文 | 文訊 | 新時代的人生讀本–我讀沈清松<追尋人生的意義–自我、社會與價值觀> | 102期,1997.06,頁16-18。 |
1996/8 | 鞠友梅 | 期刊論文 | 教育研究月刊 | 從現代到後現代談教育改革–專訪政治大學哲學系沈清松教授 | 50期,1996.08,頁8-11。 |
1995/4 | 劉振維 | 期刊論文 | 哲學雜誌 | 評《詮釋與創造–「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」》 | 12期,1995.04,頁234-241。 |
1991/6 | 楊保嬌 | 期刊論文 | 拾穗 | 沈清松:給予的志業 | 20期,,頁85。 |
1987/5 | 項退結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評[沈清松著]《物理之後–形上學的發展》 | 14卷5期,1987.05,頁66-68。 |
1987/4/1 | 陸達誠 | 期刊論文 | 哲學與文化 | 評[沈清松著]《現代哲學論衡》 | 14卷4期,1987.04,頁67-71。 |